恒达测速_物碗草粿,不是龟苓膏!
物碗草粿,不是龟苓膏!
广东发布
潮汕地区的夏季
有一种地道的解暑小吃
——草粿
“豆花、草粿、冻草粿”
这一句盘旋在城市
大街小巷里的吆喝声
相信生活在潮汕的朋友们
再熟悉不过
草粿,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小食,又被称为仙草蜜。
每当立夏之后,潮汕地区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卖草粿的小贩,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档,一手执瓷碗,一手拿铲草粿的金属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着,以招徕生意,那声音十分清脆动听。
远远听到铁勺敲击瓷碗的锵锵声,头都不用扭,就知道有卖草粿的啦!
草粿是一种极亲民极草根的食品,价钱很便宜,一块钱就能卖上一碗,清暑解渴。同时也因为这种食品在制作上并无太大的技术要求,故而进入市场的门槛并不高,或许住对面门做针线活的老婆婆明天就能挑着草粿担子上街去。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草粿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在潮汕,凡是“粿”都是以大米为原材料做出来的,“粿”这种东西,可以入俗,是日常果腹充饥物;可以超凡,作节庆拜祭神灵用。所以,“粿”字在潮汕已经有近乎神圣的意义了。而以“粿”字来礼赞这种不是用大米做出来的消夏食品,足以见大伙儿对它的款款深情了。
草粿是用仙人草(仙人草也叫草粿草,是潮汕一带地区的特产)制作。将仙人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适量淀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之后,盛于容器(传统是用陶钵、瓷缸)冷凝成膏状,即成为黑色晶莹的草粿。
食用时,用专用铜勺切成一片片装进小食碗里,边撒上红糖(今多添加白砂糖),便可啜饮。草粿软软滑滑,也有人在路旁小摊买后,装入塑料袋,带回家中和家人一起享用。
卖草粿的阿伯用一把薄薄的铜勺有力地舀起一片片草粿,两三下横竖切开;
再均匀地撒上一层糖粉;
接过这一碗草粿,站在小摊旁,三两口囫囵下肚,滋味无穷。
潮汕俗语:“南畔浮乌云,草粿卖有存”,这大概是卖草粿的老伯最怕听到的。因为潮汕暑热湿气交蒸,环境湿热,气候多变,而草粿的原料是淀粉,当气候炎热卖不完时便容易产酸腐败变质。偏偏有一群小孩儿不懂事,在草粿档前大大声声地叨念着“南畔浮乌云,草粿卖有存”。草粿老伯虽然很生气,后果却不太严重,撒给小孩的蔗糖末依然要比大人多,而且吃完了还能再舀点。
在粤东地区,草粿这款药疗小吃从宋元时期已出现了。中医药学认为,仙人草属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甘凉,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热常用药。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草粿草全身可药用;性甘凉,内服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有助治疗跌打肿痛、感冒、糖尿病等症。一般从山上采草后,将它洗净,煮沸取汤汁;也可经过研磨捶打后取其浓汁。然后兑水掺合一点淀粉,置于瓷钵或木桶中搅拌均匀,再慢火蒸熟就行了。
古代,潮汕夏令气候闷热,梅雨霏霏,环境潮湿。人在蒸淫热逼中,阳以汗外泄,阴以热内耗,正气有隙,邪易入侵,诱发中暑。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医家们科学地采用仙人草煎后加工制成的草粿药膳,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中暑之功。
因为草粿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的功效,且价钱低廉,所以潮汕草粿这小食十分惹人喜爱,世代相传,千百年来在潮汕地区盛夏酷暑中畅销不衰,每当人们经过卖草粿的小摊时,都喜欢停下来,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炎炎夏日里想要消暑?
来一碗爽滑清甜的
潮汕草粿吧!
来源:食在揭阳
编辑:朱丹
校对: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