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结构思考:轨道交通与空间再组织
林福江
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WeChat ID guangdongdili
About Feature 广东城市、交通、地理、人文、村落,重点佛山
Today 收录于话题
本文配图来源于马向明、朱晓兵、张国华等专家
01
佛山未来十年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背景下,我们要有全新视野洞察轨道交通对各个城市片区的发展推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
11个城市间1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 小时通达的生活圈,将对城市格局、区域价值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http://uuufun.com/wp-content/themes/tpl3001/images/post-loading.gif)
全国发展动力极化,广州和佛山加快融合构建极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南站周边形成“站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正是遵循发展规律的决策。
广州都市圈背景下,佛山城市空间再组织的重点是:
积极引入广州高速地铁17、28号线,开发广佛交界片区,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承载更多人口。
作为中国同城化程度最高、连接最为紧密的广州和佛山,目前已经开启地铁一张网构建,同时提出交界片区629平方公里联动开发。三旧改造已经快速推进,土地储备的高光时刻,就是引入地铁。
轨道交通是畅通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佛山是当前珠三角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未来广佛将有40条轨道连接
,推动两座万亿级城市加速融合。
在佛山城市空间再组织进程中,以郊区打造新城区是目前承载新增常住人口的主力,特别是三龙湾。道路、地铁、城际铁路连接广州,是当下佛山各片区实践广佛同城的具体行动。
以佛山
沥桂新城、映月新城、三山新城、北滘新城、佛山新城、绿岛湖、博爱新城
为例,都在积极争取与广州、深圳、香港加快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铁、城际铁路、地铁所组成的轨道交通网。佛山高新区、三龙湾、顺深产业园、里湖新城……都需要在地铁之外,构建新型电车轨道。
广州28号线
已获批,广佛融合的速度将加快,佛山新城到白鹅潭将是22分钟左右,到琶洲西区32分钟左右。
盐步与芳村
一站之距,几分钟可达,两地的融合发展也在积极推进。盐步、黄岐、芳村低效用地急需重新高强度开发。目前谋划通过新的战略和路径,激活片区的价值潜力,形成产业、用地、交通、公服、生态等多方面的系统规划。将来三眼桥货场搬迁后,地块可供广州地铁28号线、广佛江珠城际站点使用,这对周边雍景豪园、雅居蓝湾的二手房价有推动力。
02
新城新图景
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家住地铁上盖,通过地铁连接广州南站或琶洲,1.5小时内可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全部城市,价值就在效率上体现。
延伸阅读:佛山16个TOD项目
轨道交通也因此推动佛山各个新城加快发展,其中关键点是依托站点高强度开发,容积率不能太保守,承载更多人,并快速联系各个极核。
佛山市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5万,开发强度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广东地理》建议:不能再大量破坏生态、农田、鱼塘进行城市建设,2020-2030年的开发路径应该是:
1、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摊大饼式扩张;
2、市区加强三旧改造,低效用地重新利用;
3、城市形态科学规划,完善现代公共交通;
4、市中心向城郊扩张,需要预留开放空间;
5、构建新型发展脉络,轨道交通引领导向;
6、集中办公居住商业,提高强度TOD开发。
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
;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汇聚。——乔尔·科特金
在佛山中心城区,佛山新城正在承担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夜景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科教中心等多项功能,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业协同共进,深入诠释打造活力、宜居片区构建吸引力的真谛。
以潭洲会展中心的发展,联动周边佛山新城、北滘新城、陈村片区,形成融合试验区中率先突围的高质量城市片区,在城市和产业发展中,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把人才所需的演艺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滨江公园、游船、观光轨道、球赛、演唱会、购物、休闲等等集聚起来。
而三山新城要打造更强劲的创新引擎,重点发展科创、文创产业,集聚创新资源。除了靠近广州南站,南海新交通和佛山地铁2号线修建中,还规划
佛山地铁4号线、11号线及广州地铁19号线
,构建与广州30分钟交通圈,区位优势正在提升。
片区动能转换,构建优质城市形态是吸引人才的动力,建设三山森林公园、高铁公园、文翰湖公园、东平水道一河两岸、渔村工业景观、三山河堤公园。
三山文翰小学、文翰中学、南海外国语学校、美伦国际学校、辰美国际艺术教育等支撑片区教育需求。近广州、好学校、有地铁,预计1年后三山房价全面上三万。
1、季华实验室
:作为首批四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是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预计9月具备入驻条件,迎来800余名科创人才。
2、三山科创中心
:以打造企业总部经济为建设目标,致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形成国际化科技产业集聚。目前已汇聚一批香港及海内外企业。
3、国际创智园
:作为文化、科技、创新与资源连接的枢纽,打造佛山标杆性国家级创业园区,建设“创新产业的总部经济群”。
4、粤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
:所设的工合空间佛山站被认定为广东10家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致力于为港澳青年提供创业服务。
5、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
:是全亚洲最大的电竞综合体,打造成电竞泛娱乐特色产业集群、高端人才集聚地。
6、碧+文化产业园
:将引入全国乃至全球资源,全力打造集影视产业孵化、版权交易、成果展映、影视旅游和影视衍生产品设计及销售等为一体的影视产业中心。
7、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
:将集聚新技术、新经济知名科技头部企业,打造新技术大脑、新经济引擎、新都市典范。
8、天空之城(香港城)
:借鉴香港的TOD开发模式进行新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
汇聚港澳创新创业人才,以产业带动,实现产城融合
,打造港式工作、生活社区,将给三龙湾南海片区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带来新价值。
9、澳门城
:作为国内首个混合开发项目,澳门成拟引入澳门特色的商业街区设计,聚集一批科创、文创产业及青年团队,搭建澳门商业、人才的互联桥梁。
10、广佛荟
:地处林岳东,规划功能涵盖交通、会展、商贸、酒店等,定位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示范区,未来项目旁边将建设香港理工大学校区。
11、ERE产业集群孵化园
:全球首创ERE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创新载体,通过引入“ERE”技术,开创高分子材料应用新领域。
12、中科安齿口腔颅颌面修复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建立口腔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世界顶尖水平示范中心。
13、移远通信华南研发中心
:计划组建研发团队并引入上下游企业,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5G模组的设计和研发。
14、泓胜科技总部
:将致力于以5G助力智慧交通项目开发,并创新5G智慧交通市场,深化发展机动车检测系统研发中心。
15、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三龙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围绕“智能智造+工业互联网”技术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等成果,在三山打造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共建“一中心一基地两院”工程,即建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展示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学院。未来,具有佛山特色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研究开发、应用示范、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现代制造业集聚地将在这里崛起。
目前,三龙湾南海片区在建重点产业项目23个,计划投资额超174.2亿元。重点在谈产业项目有17个,计划投资额超215.5亿元,涉及商业、科创、国际教育、总部经济、生物制药、高端医疗等产业。
在佛山构建三龙湾、积极对接广深港澳创新走廊、承载科创产业的机遇下,三山新城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其中关键。而地铁连接广州南站、万博、琶洲、珠江新城,是当下紧迫的命题。
在轨道交通支撑下,三山新城能否凭借中交泷湾云城、万科天空之城、广佛荟、港口路站等TOD综合开发,集聚多种业态,周边布局一批新兴产业,以强大的商业服务和就业岗位,成就广佛核心的一个全新都会区?
![](http://uuufun.com/wp-content/themes/tpl3001/images/post-loading.gif)
大城市被“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问题困扰。
思考TOD的未来,就是思考未来城市的形态,以此推动“城市+产业”发展,构建人城产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一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就是一个产业社区目标。
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城市产业转型,TOD模式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走向,是“解决大城市病的良药”。充分利用好TOD模式,因地制宜拉动城市和地区发展,可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驱动力。这就是《广东地理》都市圈结构思考的核心:轨道交通推动城市空间结构重新组织。
TOD模式关键在于能够以轨道交通为导向,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实现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佛山新城M-CITY已进行了探索,项目将集合广佛线、广佛环线、广州28号线、佛山3号线、佛山6号线、观光轨道等现代化交通设施。
目前,佛山市正在建设的3条地铁项目为地铁2号线一期、地铁3 号线及广州市轨道交通7 号线西延顺德段,总里程约
113.7公里
,近期将实施的还有佛山地铁2-2、4、11、13号线等
130公里
,以及广州地铁28号线佛山段
37.9公里
,其站点TOD开发值得引发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媒体进行深入探讨,谋划发展路径。
TOD模式与佛山的城市更新需求相契合,对佛山的意义在于:高效利用资源、拓展城市骨架,缔造“1+1>2”增值效应、营造城市形象窗口。
9月10日下午,
2020轨道与城市TOD佛山论坛
在佛山新城中欧中心举行,立足佛山、放眼湾区,聚焦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
以下为论坛精华
“回顾历史,依托乡镇的快速工业化,推动了佛山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大湾区转变成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点,城市创新和服务功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大湾区进入城市合作创新时代,轨道网络成为大湾区要素流动的支架。
佛山的提质发展,关键是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撑。轨道交通的发展为佛山以轨道站点为支点通过TOD综合开发推动城市提质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轨道TOD综合开发与流空间的打造相结合,三龙湾轨道网络与创新机构与服务网络、水系景观网络的交织互动,将推动聚集区的高质量发展。
轨道网络连接的是大湾区的服务和平台。佛山要融入湾区创新网络,强化与广深港等湾区核心城市的创新合作。佛山主城区协同打造“
环广佛科技创新发展环
”(佛山新城-佛山高新区-广州空港经济区-中新知识城);佛山主城区联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北滘陈村-广州大学城;狮山-西站-千灯湖-广州,“金科产”网络);顺德城区融入湾区创新协同发展(顺德-南沙自贸港、顺德-深圳,产业升级、城市现代化,深化佛港合作)。”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马向明
“城市的竞争力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关键体现于产业和空间的组织效率。轨
道站点是新城公共服务业的依托:围绕轨道站点配置集中公共服务和服务业资源,促进产城融合。
对大湾区和广佛都市圈来说,TOD来的正是时候。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枢纽体系与公共服务业中心体系协同共进,将推动湾区和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以土地制度为例,混合开发充分凸显TOD土地增值效益——多元开发。
通过土地的混合使用提供稳定的客源,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出行,同时
吸引多元的人群来此居住土地混合利用与复合功能系统产生综化效应
,加速地区整体品牌塑造。在功能上与周边区域相互补充,填补周边区域城市功能,实现地区功能完整性。”
——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 张国华
“轨道TOD最新发展趋势包括:全制式、全范围、全主体、全生态、全过程。目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TOD是最能够吸引,尤其是吸引有创造力年轻人的点。
早期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大多是围绕着政府、轨道公司如何圈地、调规、分利,最终,TOD要通过开发反哺的目的,需要在市场上找到合作伙伴实现价值最大化,所以现在越来越聚焦在多方合作开发。
理性学习东京都市圈。从人口密度、都市圈的规模、发展轨道所占的比例,东京会经常被我们对标,但是,东京和国内TOD的发展历史、背景、土地制度都不一样,它的业态、规划设计、模式,我们是无法复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看广佛都市圈,要围绕着
双核多中心的格局
来谋划整个的TOD定位。
TOD开发推动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集聚,是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强化城市产业支撑的重要抓手。TOD主体必须兼顾城市和企业利益,尊重专业,以最有利于TOD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最优为原则,构建共赢合作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主任 朱晓兵
“经营地铁、服务城市,以TOD发展模式,推进以枢纽为核心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积极推动“轨道+物业”模式与城市深度融合。
通过市场化模式主动拓展轨道周边土地资源,同时以技术手段实现盖上限高突破,
提高上盖空间容积率,再造土地资源
,以物业开发升值效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轨道城市缔造者,助力大湾区高效高质城市发展。”
——深圳地铁前海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枢纽建设分公司总经理 杨珅
![](http://uuufun.com/wp-content/themes/tpl3001/images/post-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