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登录下载_开发商的二次淘汰赛

http://uuufun.com

开发商的二次淘汰赛

Original
实效吴昊
观念研究院 观念研究院

WeChat ID cdshixiao

About Feature 地产营销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实力派


Today

若干年前,我对着“车道山前必有路”这句话发呆。如果前面是千刃峭壁,路在哪里呢?悟了3个月才略懂古人的智慧,原来车都有“方向盘”,可以转弯啊。


1.


首批“淘汰”的开发商现状。

我朋友圈里,趴着10来家老牌的开发商,他们大概都有10亿以下的现金,有几条街的收益发工资。

但就是拍不到地了。

每每他们提起要去3-4线城市拿地,我就忍不住要劝说一番:投资不是买包,钱多买贵的,钱少就买个便宜的。丰俭由人,那是消费主义;生意,只分做得,以及做不得。

如果敢于加上杠杆,5亿的自有资金,可以撬动30亿以上的货值,地还是能拿的。但是这批开发不乐意,因为他们不信奉规模主义,而是利润主义,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规模大不赚钱,不干。没错。

所以,原来发迹于州郡,偏安一隅,习惯了利润的开发商们,就这样输给了那些敢为规模的开发商。不借用杠杆,买不到地;买不到地,就没项目咯。

楼市在后来的几年,属于那些敢于融资、敢于跟投,敢于成立飞虎队全国拿地的开发商。

 

2.

二次淘汰赛的开始

世茂吞并福晟,只是去年末的小新闻,业内群众还来不及吃瓜,就将其当作行业的“收并购”事件,以大鱼吃大鱼的结论,划上了句号。

公号棱镜的深度报道

今天腾讯的“棱镜”,再次谈起这个事情。抛出了更多的细节和角度。比如:员工的跟投本金,要么8折兑现,要么换成房子,什么利息收益,统统都免谈。其中,引用了新东家世茂发言人的话:福晟债务700多个亿,100个世茂都没法偿还。

其实棱镜今天这篇文章的落点,是写的高周转模式的破产:福晟奉行“3691”原则,3个月开工,6个月开盘,9个月封顶,1年现金流回正。

你看,市场不是电饭煲,你按下启动键,“3861”之后,就给你做好热气腾腾的中午饭。飞虎队拿地,做大规模又怎样?员工跟投款一样打水漂。

那些被福晟做规模抢走了地,第一轮被淘汰的开发商,心中浮现的必须是许志安那首歌:

你把我的女人带走,你也不能快乐很久。

无独有偶,4.22日蓝光内部发了个《处罚通报》,杨老板自罚200万。事情的起因是:收购了新都区的一个项目,盈利价要1.7万,但周边的精装新房只卖1.3万。

出自《董小姐|独家,杨老板自罚了200万》一文

有钱,就能买地,但不代表能做好这块地。这就是开发商的二次淘汰赛:

光有钱不行。

早在10年前,潘石屹还未成为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开发商时,就经常在微博上说:面粉比面包还会,这事很难玩啊。

他说的是土地竞拍,一块地要经历几十轮竞价,最后溢价率都在100%以上,楼面地价比周围房价还贵,屡屡成为新闻的热点。那血战到底的土拍气势,整得人心惊肉跳的。

现在简单了,起拍价就是过去的成交价了。溢价率不会超过50%,其实那些举牌就拿到的地,你真以为便宜么?

不便宜。

以中南获得得机头镇半边街土地来说,起拍价是1.14万,成交价1.27万,溢价率只有11.4%。但是周围的房价,也就1.4-1.5万左右。

现在的土地市场,欢迎福晟,欢迎各地的飞虎队。

 


3.

小鱼塘里的大鱼

帮成都旭辉的祝波总做过广告,他16年进入成都来,做了12个项目,项目平均的利润率,都在10%以上。稳健的操盘手,合作开发联系他。

借地气,是城市总的主要工作。我记得现任万科上海区域总的张海先生,以前在一篇文章说:周末就喜欢开车闲逛,迷失在一条条小巷,但一步步更懂城市的脾气。在行业中优秀但略去姓名的几位城市总身上,我都看到一个作风:踩热城市的板块,了解每个区域的属性。

我曾经观察过这个现象,发现城市价值真的是很“唯心”:在城南写字楼,一片国际化的高级白领,让他们移步到商贸城北,看到铁路封锁的城中村和疯狂的物流大货车,得到的结论是:刚需,低价。

这边真是刚需吗?我有个在那边支行当行长的朋友说,这边的大货车,凌晨4点就挤满了街头,然后经常有客户来办理银行卡解锁,因为总行的大数据系统不知道:凌晨4点的频繁银行卡交易,不是洗钱,而是发货。这就是城北有钱的现状,每天手上都有钱啊。

祝波总说,位于城北的江山和鸣亮相前,和媒体沟通,售价要2万+,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但是,目前1期清盘,准备上2期了。

北2.5环的江山和鸣项目

江山和鸣这个项目定位前,我们在办公室喝了2个小时的茶,一致坚定的要做改善,而且还需要做得很好,要拿出超过城南楼盘的标准。目前看,这没错。

换个开发商,换个操盘手,这个楼盘肯定是另外的命运:这块地可以做刚需,也可以做低价,既然是城市用地,那么必然是多种阶层的重叠,你即可以做刚需,也可以做其他。命运有很多种,只取决于一条:

有没有这批顾客,能否算过帐。

这就是实效的“小鱼塘中的大鱼”理论,我们用此解决了若干高价地难题。区域如池塘,里面有大中小不同的物种,产品卖给不同物种,利润率和周期是不一样的。

穿透性分析,太重要了。

但是呢,行业的工作路径:还是大数据逻辑。把整个城市当作一片海洋,根本不知道海洋里也是各有各的地盘,然后喜欢用“平均数”。

把武侯区和温江的房价一平均,得到的结论,即不是武侯区,也不是温江。

城市,是由若干“鱼塘”组成,两者之间,可能隔着行政区划,一条路,乃至一条河。完全就是两个世界,不同的鱼塘里,又是多种群体构成的,每一种群体的出价能力,生活方式,都不一样。

这是第二轮淘汰赛的规则:想要捡显而易见的土地便宜,就别做梦了。拿到的地,只能是高价的,至于能否将高价地变现,取决于你是否清楚鱼塘,以及满足里面“大鱼”的需求。

以蓝光内罚的那块地来说,周围的精装房只卖1.3万,但谁说那里就没有1.7万的需求呢?你只看到“小鱼”,想给1.3万的顾客,卖1.7万的价格,确实没人理你。

之前我本想开《主城区拿地指南》的一课,讲讲新周期的竞赛规则。后来转念一想,还是算了。给浮在宏观世界的人,将微观世界的精妙,他即不能理解,还认为你居然不懂平均数。

真的,这个城市一年卖20万套,和你的楼盘就一定有必然关系?

 

恒达代理_恒达平台登录线路_测速官网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