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完成,将建设29条跨市衔接轨道
广佛
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WeChat ID guangdongdili
About Feature 广东城市、交通、地理、人文、村落,重点佛山
Today
近日,广佛两市携手编制了《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在广佛197公里长的边界两侧,选取629平方公里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合力建设包括“1个先导区和4个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动两市在各个领域实现全面互联和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广佛全域同城化。
“1”先导区为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片区,“4”片区是指荔湾-南海、南沙-顺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试验区。
未来,广佛两市将依托南站商务区、白鹅潭中心商务区、佛山三龙湾科创区等重点平台,增加面向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旅游服务、体育赛事、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南站专业足球场、UCLA国际医院、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等一批项目已启动建设。
广佛同城化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两市同处珠三角核心区域,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2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97公里,分别是广东省经济总量第二和第三的城市,GDP总和占全省近四成。
广佛两地坚持协商协调发展,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跨市工作对接例会、市级部门联合工作小组等同城化协作机制,联合编制14项规划、签订38项重大合作协议,
落实186个重点合作项目
,在湾区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在区和镇(街道)层面,两市多个区与区之间、镇街之间两两结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公共服务、交通衔接、环境治理、文化交流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了市、区、镇(街)三级协商合作,良性互动的总体格局。
广佛同城以来,两市建成衔接道路27条,国铁、城际、城市轨道5条,其中广佛线是全国首条共同建设、统一运营的城市轨道,实现30分钟交通圈,两市日均163万人次的交通出行,打通同城融合的“主动脉”。
试验区将进一步强化交通联系能力,将规划建设29条跨市衔接轨道和60条两市衔接通道,形成“中心直达、枢纽共享、边界融合、多网合一”的广佛一体化交通网络。
试验区将充分利用南站枢纽每年带来近2亿人次的客流资源,发挥广州南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腹地“双向门户”的作用,推动南站周边形成“站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近期重点推进南站商务区、世贸小镇、顺德机器人谷、三山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引擎作用。
在产业方面,广佛两市大力推动汽车、医药、机械制造等多领域的对接交流,产业协作项目达31个,互相投资企业数达4291家,企业“总部-分支”联系数量约2500余家。充分利用融合试验区的产业发展条件,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领域,共育30个产业平台
,放大“1+1>2”的倍增效应,推动两地打造数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方面,试验区将建立开放型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重点引入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设立广佛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资金,支撑两地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核心技术。同时,携手推动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入驻试验区,与大型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创新平台,未来将建成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广佛两市共有广佛河、芦苞涌、佛山水道、西南涌等16条跨界水系,自然资源禀赋独具。
试验区建设规划将珠江西航道、陈村水道、大沙河、橹尾撬等河涌水系,华岭地质公园、三山森林公园、白云湖公园等自然山体和公园分别纳入“蓝线”和“绿线”,加强对城市间“蓝绿空间”的保护,形成系统性、连续性、高品质的生态休闲空间。
佛山正在利用广佛深度同城、交通紧密连接的大好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1、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如季华实验室、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等。
2、大力鼓励支持企业作为创新发展主体,出台《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普惠性的政策措施,涉及着力构筑人才集聚发展高地、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坚关等8个方面。
3、在北滘新城建设三甲医院,更好服务周边高端产业人才,以配套促进产业发展。
4、以潭洲会展中心的发展,联动周边佛山新城、北滘新城、陈村片区,形成融合试验区中率先突围的高质量城市片区,在城市和产业发展中,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把人才所需的演艺中心、图书馆、滨江公园、潭洲夜游、观光轨道等等配套完善起来。
《广东地理》专注产业、城市化、轨道交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