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测速登_做到这4点的地产营销人,黑铁时代照样升职加薪!

http://uuufun.com

做到这4点的地产营销人,黑铁时代照样升职加薪!

地产营销总 地产营销总

Weixin ID yingxiaozong

About Feature 深度观察地产营销条线,挖掘好公司和好项目。


2022-03-17 04:26 收录于话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YOULI有鲤 Author YOULI有鲤


YOULI有鲤
.

做一个思考与分享的锦鲤池塘,三千激荡不止取一瓢。

1
一线不出业绩的原因
一线团队要把项目讲好、卖好,听起来这么基础的要求,其实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

你看全国各家房企,都在喊着营销团队要像军队一样。

这种比喻,喊喊口号可以,但实际又有多少公司能够做到部队标准呢?

高层管理者对一线的问题,不是视而不见,是根本看不见;

中层管理者,明知问题所在,又无可奈何。

一线不出业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市场很烂

客户观望情绪、开发商信誉失守,都是年轻的一线销售员过去从没经历过的。

他们面对客户的各种提问,无法给出满意答案,是很正常的。

例如我们常遇到的问题:三年后才交房,你们要是交不了怎么办?

这种问题,不是你说公司现金流没问题,客户就信的。

第二,产品同质

户型面积、装修标准、园林设计、智能化方案,各开发商已经陷入了同质化产品的困局。

稍微有一些细微差距的设计,也无法成为客户购买的直接动因。

客户购买已经被位置、价格、配套这三项因素主导影响。

虽然各品牌开发商都在寻求社群、物业、客户关怀等后服务方面的突破,但是距离真正能成为营销销售武器的,却寥寥可数。

要知道仅社群服务,需要的是成立专门部门、形成作业标准化流程、服务成本量化、销售期交房期贯穿始终。

这些条件,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口头和PPT。

第三, 操盘手很烂

这里说的操盘手,不是只是营销总、营销经理,而是项目总、城市总级别的管理者。

很多项目,拿地没有问题,项目产品也没有问题,往往就坏在城市总、项目总这样有强大管理权限,又没有管理能力的人手里。

激进的定位思路、当断不断的价格态度、前松后紧的成本管理、假装出来的“客户意识”等等,都会在业绩中开出不同的花朵。

比如前松后紧的成本管理,很多城市总在产品滞销时,选择降低交付标准。

虽然眼前对利润测算有些许帮助,殊不知在一线这是多大的伤害。

我亲眼见过某项目精装降标后,置业顾问在样板间销讲时的狼狈样子,以及客户满眼的不信任:

“这个花洒我上次来看是送,怎么这次你就和我说不送了?这个脸盆上次你还和我说是XXX品牌,怎么这次就改成XXX品牌了?

这样的情况,销售说辞要如何培训?

营销没有回天之力,营销只是是操盘手的终局性展现!

第四, 营销控制力很差

无论是销售还是渠道团队,都有相同的问题:

人数众多,流动性强,个人素质参差,人心不齐、知识架构不全面、基层管理者传达信息不全等;

还有市场、竞品、客户等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

例如我见过的某项目在产品定位阶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品故事线也是梳理得比较清晰的。

但是换了几次销售班底后,营销负责人都不清楚公司当初为什么要定这样的户配,也不清楚项目的整体卖点架构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情况,何谈卖好呢?

2
做出业绩的“笨”方法
与其说一线团队怎么管好,不如说怎么帮助一线团队卖好。
一线团队除了[管],更重要的是[理]。

如果你听过营销管理课,一定看到过这样的ppt:

PPT罗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量核定等内容,都没有错,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是结果!

所有的动作你都做了,结果如何,你仍然不可控。

怎样实现结果可控呢?

第一,好团队先筛人

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被教育。

如果你对一线团队的用人标准,还停留在很基础的阶段,并且寄希望于未来通过培训、团建、制度考核等手段,把团队“打造”好,那你第一步就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普通人到成年后,大部分特质都已经养成,想要通过企业的二次教育达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份最近网上火起来的招聘考试券:


考试内容有艺术类、历史类、金融类、房地产营销类。

问题有:

  • 2022年火爆网络的成都老虎尾巴是什么个奢侈品牌的作品?

  • 以下四件作品,哪件不是草间弥生的?

  • 望江楼是为了纪念哪位女诗人而建

  • “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诸葛亮为蜀汉找到的新财政来源,这个“上等奢侈品”是指什么?

很多从业者看过后直呼,自己连置业顾问都应聘不上了!

很显然,关注时尚、有文化积淀、对金融感兴趣的人,不是可以通过培训、给员工买几本书就可以教育出来的。

同样的,你期待的一线有什么样的素质?

昨天我去某售楼部,遇到我三年前的置业顾问,他还能准确背诵出我的车牌号码。

很显然,记住领导和重要客户车牌号的基本素质,大概率也不是可以教育出来的。

如果你没有自信可以教育好一支队伍,笨办法就是招聘一支好的队伍。

理出你需要的员工标准,通过面试考试筛选出你要的人才。

这样的笨办法,让你未来更省力。

第二,简单粗暴的手段

一线团队怎么管?怎么管得好?

无论你之前用什么样的管理系统、团队管理手册,最终目的都是:执行到位。

分析一下你的团队,接待流程、销售说辞、特殊场景应对、客户拓展方式,这些日常动作,管理者往往在考核培训后,就认为像程序输入电脑一样,不会出错。

实际情况是,一线团队培训、考核、执行周期最多是2周,这还是销售经理、渠道经理盯得紧的团队。

如果管理松懈,周期也就是1周。

也就是说,你任何说辞和培训,做到执行到位不变形,时效是最多2周,超过2周,就需要再次培训考核。

运动员、舞蹈演员之所以每天要重复训练基础动作,枯燥乏味,就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

当他们登上舞台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换了环境,心态紧张而动作变形。

最笨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那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培训、考核。

对于一线团队,大多数人的管理方式是:看到问题暴露出来,才会集中“虐”一遍。

这就好像种地,荒草都长大了,才想起来除草,殊不知荒草的根系已经在土里密布了。

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是最不可控的,也是最无法保证效果的。

10个销售员和30个销售员的管理难度是不同的。

一个人的管理半径就是一张桌子,也就是5-8个人。

你可能会说,管理者不是幼儿园老师,一线员工也不是小朋友,不需要这样盯着。

但事实证明,你的苦口婆心,最后结果是面对客户聊的还是价格。

理出项目的价值卖点、接待流程、百问百答......剩下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培训和考核。

让一线人员形成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面对客户时才能游刃有余,台上十分钟台上十年功,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人类沟通的“73855定律”

73855定律,又叫麦拉宾法则,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是来自于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于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

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

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仪态等等;

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

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

如果一个人的发音如果浑厚有力,那么他就会给人一种可靠,自信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发音软绵绵,没有力气。那么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自信,不靠谱,甚至不老实。

可以查到的实验案例是:

台湾1111人力银行,曾经做过一项企业征才“听音辨人”调查,55%受访主管表示,企业内声音表情好的员工,比同条件声音一般的员工薪资更高,平均高出12%,22%的受访主管认为,声音表情更好的人,晋升机会更高。

同样的规律,除了一线人员的话术外,能获得客户更高信任和满意度的“取巧”方式是:

要求他们更注重着装外表,语调表情,展现健康活力的工作状态。

理出你的每个一线人员的性格特征和工作状态,给他们调整建议。

拍摄、录音他们每个人接待客户时候的影像,播放出来和她/他一起去提高语调、情绪、肢体语言。

自信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第四,抓住80%

从更广义的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在人类所有的感知信息中,视觉信息占到了83%以上,也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语言传播,却是最容易失误的,最不容易被记忆的。

客户总是喜欢听自己想要听到的,一线员工絮絮叨叨两小时,不如实景展示区给他的感受强烈,也不如现场图片给他印象深。

与其把讲好项目的保障都压在销售身上,不如用图片、视频、实景展现出来,更直接,更容易规避信息错位。


例如给客户算账这种需要大量话术才能说清楚的卖点,一张图是不是来得更直接?

3
真诚胜过一切
最近,渠联社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个渠道单枪匹马去1600公里外的县城拓客,月销百套。
他平均一天可以拜访1栋楼12个单位500个人次,每天能收集高意向客户50组。
当地人很淳朴,被他的真诚感动,晚上11点还邀请他家里拜访讲解。
这个案例,没有技术流、没有华丽的团购方案、也没有眼花缭乱的裂变方式。
靠的就是他的勤奋和真诚,靠的是一家一家走,一个一个客户面对面沟通。

我们现在都在寻求高效的营销手段,但是客户信赖我们的是真诚地说话、实诚地做事、优质的产品。
别忘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取代不了营销人最笨的踏实工作和真诚、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沟通。

你怎么看今天的内容,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也欢迎扫码加入读者群,谢绝广告人员。
(作者:有鲤)


恒达代理_恒达平台登录线路_测速官网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