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线路_东莞十四五规划:打造一核一轴三带创新空间布局

http://uuufun.com

东莞十四五规划:打造一核一轴三带创新空间布局

林福江
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Weixin ID guangdongdili

About Feature 广东城市、交通、地理、人文、村落,重点佛山


Today 收录于话题
#城市观察 93个




《东莞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近日公布。创新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发展廊道、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山海河湖生态格局值得广州、佛山、珠海等城市学习。




过去五年,
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
“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初具雏形,“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民盈国贸中心等城市地标顺利建成,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大幕全面拉开,黄旗南、三江六岸等片区开发实质性启动。


赣深客专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佛莞城际东莞段建设加快推进,狮子洋通道和莲花山通道加快筹建,穗深城际、莞惠城际开通运营,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花莞高速建成通车,“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
城际轨道 120 公里
、高速公路约7.39公里,融入大湾区 1 小时生活圈的交通网络加快形成。


随着广东省委省政府支持东莞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实施,将为
东莞增强珠三角核心引擎支撑作用
带来新的政策机遇;机遇与东莞区位、产业配套、综合成本等优势叠加,将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因此,东莞十四五规划将引领东莞各镇街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其中2025GDP设定目标为
13000亿元
。 (比佛山目标低1474亿元)





01
优化创新空间和产业布局


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核心,积极对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优化提升沿铁路轨道、高快速路的创新布局,引导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打造“一核一轴三带”的创新空间布局。


强化松山湖科学城
的核心引领能力,高水平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和科技创新交流中心,在巍峨山北麓打造形成世界顶尖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依托莞深高速、107国道、松山湖第二通道等重大交通廊道,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串联广州科学城—中心城区—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和南山区中央智力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对接穗深港的核心创新主轴,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最坚实支柱。


发挥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虎门高铁站片区、沙田临港现代产业带等创新平台节点的创新发展功能,利用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和穗莞深城际的交通优势,主动
承接广州、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资源
,打造沿海科技产业创新带。




立足广深铁路及其沿线的制造业基础,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
常平火车站 TOD片区
、东莞南站片区等为载体,承接穗深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外溢,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打造东部科技产业创新带。


南部各镇依托产业基础和临深区位,对接深圳海洋新城、光明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龙岗坪山东部中心的创新资源辐射,加强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莞深产业融合创新带。


面向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推动产城融合、营造产业生态、强化湾区合作为导向,以松山湖高新区创新引领极、中心城区服务发展极、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构造“黄金三角”,以西部高端高新产业轴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轴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轴带串联六大片区,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核心承载平台,形成“
三极三带七大基地
”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布局。


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五大新兴产业加快集群发展。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约60平方公里,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2
优化城市发展战略


顺应现代都市圈发展需要,实施“南融、北接、东拓、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南部各镇(园区)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加强路网、城市服务对接融合,打造莞深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


北部水乡地区主动对接广州都市圈
,重点加快跨市路网建设、产业协作、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打造穗莞深度合作先导区。


加快松山湖东部工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火车站TOD片区开发建设,激活东部片区新增长极,
协同深圳东进战略
,加强和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区域合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深莞惠协同发展试验区。


优化西部向海发展,
拓展滨海湾新区、东莞港、新沙南粮油加工基地
等区域高品质发展空间,加快港口资源整合、跨江通道建设和沿海岸线环境品质提升,推动珠江东西两岸互联互通,打造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城市布局方向,构建“中心引领、廊道支撑、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城市空间格局。实施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强心战略,中心城区展现“湾区都市”的东莞城市形象。





03
交通大建设


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中南虎城际、深惠城际建设

微调常平至龙华城际线位
,适时启动塘厦至龙岗城际项目。谋划在东莞中心城区设置高铁始发站,争取早日建设广深第二高铁。


构筑高效轨道网,全面推进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三期)、2号线三期、
3号线一期建设
,争取加快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与12号线前期工作,强化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编制。


强化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松山湖、中心城区-滨海湾新区的路网对接。


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筑强国内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国内交通运输大网络,加强高铁、城轨、地铁、高速路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市域间断头路。


积极推动大湾区新一代信息通信组网建设,推动信息流安全高效流动。畅通国际综合流通网络,高标准规划建设东莞港国家物流枢纽,
推进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常平中欧班列发展,实施中欧班列“提质增效”计划。


联合大湾区世界级机场港口群等资源,推动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路—铁—海—空”多式联运。






04
携手共建深圳都市圈


加强与深圳、惠州、汕尾、河源的战略协同
、规划衔接、产业互补、交通互联,共建“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都市圈发展格局。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深莞惠 3+2”对接合作机制,实现常态化沟通协调。


高水平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成为深圳资源要素溢出的承载地和高端制造的协同区,协同深圳、惠州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携手深圳共建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加强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交通对接,争取复制推广中央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政策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政策,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创新共同体。


推动莞深民生服务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创业、政务服务等政策衔接,缩小政策梯度差距,实现高端人才要素有序流动。推动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大空港共同打造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组团。


深入推进莞深一体化发展,创新区域紧密合作新模式,在南部各镇的临深交界地区谋划
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
,推进与深圳公共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全面对接,促进生活同城化,成为莞深青年向往、追梦圆梦的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引领莞深“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





05
强化穗莞战略合作


融入广州都市圈建设
,成为广深两大都市圈融合发展的联结纽带。加强穗莞合作,推动穗莞在产业、科创、交通、民生、人才等领域加强合作,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推动水乡功能区
与广州开发区、滨海湾新区与广州南沙新区等重点区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快速路对接融合,携手广州港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推动穗莞建立健全区域环保交流合作及污染联动治理机制。



06
构建山海河湖生态格局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原则,推进生态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游憩连廊建设,构建“山海河湖”相融共生生态格局。


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依托
黄旗山、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樟木头林场
等森林公园和国营林场,推动森林公园连片提升、差异化发展和功能融合,建设完善森林步道及游憩配套设施,以多种交通方式串联成为森林慢游休闲公园体系,打造大湾区绿色中心公园和都市生态屏障。


优化提升水乡经济区、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狮子洋河口等沿海区域的生态品质,依托湿地、海岛、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滨海活力长廊。持续推进东江干流、石马河、茅洲河等河流整治和生态基底修复,提高防洪能力,优化提升
松山湖、华阳湖、水濂山水库、同沙水库
等湖库滨水岸线环境品质。


到 2025 年,碧道建设超过800公里。






07
部分重点项目

《广东地理》热文
深珠城际支线
广州28号线
珠澳
广佛
深莞
陈村
勒流
广州南
路漫漫
江门无奈
佛山野心
南沙崛起
肇庆怎么了
茂名缺什么
云浮为何穷
高铁 2小时
中山并镇大谋略
深圳地铁的创举
都市圈结构思考
不要在佛山买房
两个英明的决定


恒达代理_恒达平台登录线路_测速官网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