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成渝经济圈:中国第四极崛起的意义
Original
林福江
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Weixin ID guangdongdili
About Feature 广东城市、交通、地理、人文、村落,重点佛山
Today 收录于话题
#城市观察 100个
关注广东地理 发111 读5篇未推送文章

2020年,《广东地理》写过“游览中国,必去苏州和成都”(
延伸阅读:苏州之美
)。
自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提出,2020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审议,2021年3月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发布,《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推动中心城市极核带动功能沿轴带扩散,成渝城市群凝聚力空前。
2021年6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强大的西部极核,正在崛起。
成都、重庆如何加速发展,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此前数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用全国2.8%的土地聚集18%的人口,贡献了38%的GDP。
选择国家第四个重大发展极,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中国第四极崛起的意义,是
带动整个西部大发展,包括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
。
除了成都、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利于大规模开发,成渝还有辐射更广阔西部、对接中亚、联系欧洲经济体的功能。国家定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沿江通道交会于成渝地区。
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5万+重庆3205.4万,这个超
1.1亿人口
的城市群,必然需要政策支撑,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将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塑造了支点优势,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成渝,正在加快形成全域开放格局。
突出南向,深度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深化西向,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提升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扩大北向,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
依托沿江高铁、长江航道,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可加快互动、互补提升。
而且,很多西部城市自身经济体量小、商务客少,往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航班选择经停成都或重庆,这个长远的利好是成渝发展的支撑之一。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作为“极”,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面向世界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成渝,与其他3个发达城市群处于同一等级,同时建设最高规划目标。
实际上,成渝经济实力强大、人口密集。中国GDP排名:沪京深穗渝苏成,
重庆紧追广州,成都紧追苏州。
成都也是中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而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止是成都+重庆,还有泸州、绵阳、德阳、乐山、资阳、自贡、宜宾、眉山、内江等十几个城市。
2020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与重庆科技局签约,携手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地区将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
2020年,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
2021年初,在成都兴隆湖畔,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启动区运营。
2018-2020年,成都科学城共引进重大项目212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
;引聚高新技术企业438家;聚集新经济企业3600余家、年均增速超20%。
2021年3月3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极米成功背后,是电子信息产业在2020年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成功迈上“世界级”。
未来十年,汽车、电子、电器、通讯、食品等需要大面积工业土地的巨头,将会热衷选择成都或重庆增值扩厂。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强化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互动,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推动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协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汽车及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
基于土地利用的考虑,还有成渝融合发展的需求,成都在城市往东50公里处建设了新机场,大力发展新城市。重庆也准备在城市往西40公里处建设了新机场,还在西部大力建设科学城,这将让距离270公里的两个城市拉近90公里。
刚刚过去的春节,成都和重庆接待游客的数量分别占据了全国第一和第三位。
高铁、机场的完善,游客数量还将大大增加。
成渝融合,将推动资本、人才加速流动,四川、重庆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又是成渝经济圈企业就地取才的关键所在。
消费大跨步提升,经济互补性得到体现。四川人游重庆、重庆人游成都,已经可以有1亿量级的市场。
有新区,就有房地产;有人口,就能支撑房地产。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相向发展,双城融合,四大新区互动。
实际上,重庆主城具备承载3000万常住人口的空间,成都具备承载3200万常住人口的空间。
以成都为例,规划东部新极核3976平方公里(比佛山市面积还大),除了简阳城区、新机场,大部分是尚未开发的土地,非常有利于成都向东融合重庆,承载新产业、新人口。
此地距离成都市中心55公里左右,建设160时速的城际铁路,相当于从南沙万顷沙到广州东站,能够半小时通达。
天府机场目标高远,与双流机场一起设定2035年目标超1亿客流,比白云机场略高一筹。天府机场不止航运客流潜力巨大,还在机场周边规划
138.9平方公里
的空港经济区,可承载的科技创新产业非常乐观。
其中,三岔TOD更是以超级城市中心打造,十年后成都人工作、居住于此是个骄傲的事情。这值得佛山新机场详细考虑周边土地利用。
成都的地铁规模已经和广州相当,城市规模延展之后,地铁网络已经紧密跟上。
另外,重庆西部也有广阔的待开发土地。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西部槽谷,东衔中梁山、西揽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规划范围1198平方公里。
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是科学城核心区,面积313平方公里,
拥有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质检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多个新型产业载体,集聚英业达、广达、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中国中药、植恩药业、重庆车检院等知名企业。
成都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但还具备广阔的土地承载郊县人口迁入。
宜居是成都最大的特质,连续13年获幸福城市称号,正在大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已经写入成都十四五规划中,气候舒适、环境宜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巨大。
针对成渝距离较远和成渝高铁即将饱和的重大问题,2021年6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发布。
《规划》明确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
,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 9000公里以上。还要实现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成都、重庆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1、高铁:
推进建设重庆至昆明、重庆至万州、西宁至成都、成都至达州至万州等铁路。开工建设重庆至西安、重庆至宜昌、成渝中线等高铁。规划研究重庆至贵阳等高速铁路。
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汉沪高铁主通道的一段,规划时速最高
400公里
,一小时可以从成都市中心到重庆,项目将于2021年底动工建设。学习沪宁城际把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打通的经验,200多公里不是远距离。
2、城际铁路:
以重庆、成都为核心,优先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列车,适当新建城际铁路,构建以成渝主轴为骨架、双核放射为主体、其他节点城市连接为补充的城际铁路网。
推进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江至自贡至泸州段(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工建设绵阳至遂宁至内江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成都外环等城际铁路。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城际铁路。
3、高速公路:
加快成渝、渝遂、渝泸、渝邻、成自泸赤、成绵广、成渝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推动毗邻地区互联互通,建设重庆至合江至叙永、泸州至永川、大足至内江、铜梁至安岳、南充至潼南、大竹至垫江、开江至梁平等高速公路。
4、机场群:
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推进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成都双流机场提质增效改造。推进阆中、达州(迁建)、乐山等机场建设,以及遂宁、广安等机场前期工作。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雅安、内江机场建设。
林福江
信扫一扫赞赏作者 Reward
Liked author. Send a message Cancel
Send to Author
Post
Max 40 characters. Current length is characters.
reward(s)
Previous
1/3 Next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