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大城市怎么买房?住建部给了一个重磅答案!
地产PLUS
“抵西二旗,便得一队,墙有小缝,仿佛若少人。便舍步,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我嘞个去,全是人!”
这是一位北漂小伙伴早上8点钟发的上班实时动态。如果换个地铁站,相信也是很多大城市普通上班族的心声。
的确,在买房之前,我们最需要考虑的应该是通勤问题,要给自己定一个极限通勤距离。
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房子即便再好,价格再美丽,也应该对它SAY GOODBYE,况且想找接盘侠还不一定有。
那么,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如何界定这个极限通勤距离呢?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
《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选取了全国36个主要城市,以百度地图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提取的通勤OD为基础,数据样本超过2亿人。
报告显示,北京、深圳、重庆的城区通勤半径全国最大,达到40公里。
其次是上海,通勤半径达到39公里,而广州的通勤半径仅31公里。
但核心只有一句话,
无论是哪座城市,40公里就是目前交通系统支撑下的最大通勤尺度。
所以,大家不妨以自己所在的城市CBD为核心,在地图上画一个40公里的圈,在哪买房,答案一目了然。
VitalityHealth与剑桥大学,兰德欧洲公司和美世公司曾经发起过一项调查:
而且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
他们的财务问题突发的可能性增加40%。
由于通勤时间较长的员工每晚睡眠时间少于七小时,因此,
他们肥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21%。
另外,根据纽约大学的数据研究表示,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上的人,相比不需要通勤的人,
五年内离婚率高出4成。
哎,真是不容易,上个班而已,不仅会变胖,变抑郁,家还可能上没了。
不禁让我想起A-Lin的那句歌词:“每天就好像背对背的列车,只在深夜里汇合,幸福了,然后呢,爱情用什么再确认,你是不是也记得多久没有说爱我......”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在通勤路上拥堵,其实还会造成你的经济损失。
高德地图曾在《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对交通健康指数倒数20名城市做过统计:
北京人均日拥堵损失24元,再次位居榜首。广州22元、深圳21元、上海19元紧随其后。
在其余交通健康指数相对靠后的16个城市,人均日拥堵损失平均值约为
14.50元。
看到了吧,你以为每天挤地铁公交能省钱,其实耗在路上的损失,已经够你解决一顿午饭,或者下午茶了。
所以,你也别再抱怨开四停四、单双号限行了,政府是在帮你省钱。
咱们开编辑会的时候,经常在讨论不少粉丝咨询的问题:“在XXX买房好吗?”“XXX的房子值得买吗?”。
而我们给出答案的首要标准是,咨询者的上班地点在哪里?
如果在东部上班,却要买西部的房子,在南部上班,却要买北部的房子,我们通常都是不建议的。
所以,上班通勤是否方便,应该是大部分人在买房或者租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一点。
至于某些项目说什么20分钟、30分钟到市中心,咱们感受一下这种违反广告法的理想状态还是可以的,起码给人家销售一点成就感,但听过也就算了。
1、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高收入工作机会还是集中在城市核心区。
虽然外围新区房子确实有优质的环境,和相对便宜的价格,但幸福感迟早会被长时间通勤摧毁。
而且如今全国的新区多如牛毛,大部分除了规划还是规划,配套看不见摸不着,一点人气也没有,试问这种地方有多少高收入机会?
所以,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哪里离你上班最近,生活最方便,其次才是预算、项目、面积等。
如果你在CBD上班,非要去新区交智商税,请忽略我说的每一句话。
对于CBD上班的白领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时间!
虽然事实上,在很多大城市,年轻人都没办法负担核心区的高房价,加之生活成本也高,所以纷纷选择了跨城、跨区的通勤生活。
但是,年轻人首套房最好还是选择在市中心,就算买不起,先租一段时间也好。
当你告别一天几个小时的通勤,你会发现那种感觉有多爽,更何况长期来看,五六千和八九千的房贷差别不大。
3、
对在城区上班的刚需来说,有买外围新区三房或四房的钱,还是先买在离上班近的地方,就算只有两房甚至一房。
4、
资金充足的话,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尤其是写字楼集中的地方,投资一套小户型也是好的。
5、
扼守买房极限通勤距离,一定要买城市半径40公里范围内的,超出请慎重考虑。
6、
买房前多做功课,多去踩盘看看市场情况。如果想简单点,不妨关注地产PLUS,或者加入我们的粉丝群,学到干货还能避坑,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