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注册线路_大湾区做强内湾,广州18号线南延促四大片区开发

大湾区做强内湾,广州18号线南延促四大片区开发
林福江
广东地理 广东地理
Weixin ID guangdongdili
About Feature 广东城市、交通、地理、人文、村落,重点佛山
Today 收录于话题
#城市观察 99个
高清大图发在广东地理39个读者群
科技创新发展领域重大项目19项,总投资603.5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398.3亿元。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领域重大项目94项,总投资1377.9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1167亿元。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54项,总投资
3102.7亿元
,“十四五”期间投资2606亿元,占比最大。
生态环境建设领域重大项目29项,总投资965.6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797.6亿元。
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25项,总投资504.4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371.4亿元。

土
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
,前瞻谋划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放大城市格局,塑造与世界一流湾区相匹配的现代都市形象。
湾区枢纽、精品中山
”。
,以广澳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为支撑,沿黄圃、三角、民众、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和南朗滨江滨海地区,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布局先进制造、科技研发、健康医药、文旅项目,做好山水海文章,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和深中一体化发展的首要承载区。
,以广珠西线、105国道、西环高速等为支撑,充分发挥南头、东凤、小榄(包括东升)、古镇、、横栏、沙溪、大涌、板芙、三乡、神湾、坦洲等沿线镇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错位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延伸和智能化升级。

加快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快线、港口等无缝对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东承西接、南北贯通的交通格局,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三纵:广珠城际、广珠澳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三横: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深大城际西延线。
深大城际西延线
延伸至中山,谋划中山轨道交通对接佛山地铁11号线,争取布局更多轨道线路。

中山南站
,推进站城融合,打造高端要素集聚、辐射效应明显的枢纽门户。


。打造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对接深圳都市圈建设,依托深中通道全市域主动对接深圳“西协”战略。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打造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典范和珠江口融合互动发展动力轴。
。深化翠亨新区与南沙新区战略合作,加强体制机制交流互动和共性问题研究。加强与佛山对接合作,打通两市之间瓶颈路,立足北部片区家电、灯饰、五金、物流等产业特色和优势,深化与佛山智能家居、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推动中山北部与顺德东北部跨区域全产业链协作。
。
联合珠海、江门共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全面打通与珠海、江门之间瓶颈路,共同争取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多布局珠江口西岸,谋划推动
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网
建设。

包括火炬开发区主体空间、民众全域,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和信创等产业,努力打造深中产业拓展走廊高品质核心承载区、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全力建设成为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包括马鞍岛全域、南朗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文化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珠江口融合互动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粤港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
包括石岐、火炬开发区、东区和港口的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配置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城三大功能,建设成为中山城市新客厅。
包括南区、大涌与板芙的部分区域,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为核心,依托大科学装置、高端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等原始创新要素,集聚并承载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激光、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器材等产业,建设成为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打造激光、超低温等领域原始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
包括三乡、坦洲和神湾镇部分区域,依托规划的中山南站推进站产城一体化开发,支持集中连片产业用地区域建设现代化高标准产业园区,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聚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和高端产业合作平台。
包括黄圃、三角的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智能家电、芯片研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端医疗、科教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广佛中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湾区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和公铁水联运枢纽为一体的产业平台。
包括小榄、古镇、东升、横栏的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数字照明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装备、装配式办公家具及设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湾区产业升级示范区、湾区西岸智能家居产业集聚区、中山市西部智造基地。

依托灯饰照明、五金锁具、家具等优势传统家居行业基础,加快传统家居产品智能化改造进程,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灯饰、智能锁具、智能安防等。力争到2024年,智能家居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
重点发展超高清视频、新一代通信网络、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材料及器件、物联网、高端软件等,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力争到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3000亿元。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光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等。力争到2024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
重点支持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发展。力争到2024年,健康医药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25年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级企业超1000家、十亿元级企业超100家、百亿元级企业超10家、五百亿元级企业有突破,培育一批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广东省企业100强。
广州地铁18号线
,将促进岐江新城、马鞍岛、南朗、火炬等四大片区快速开发,形成发在极点。

依托横门水道和南朗沿海地带等,计划建设环湾滨海碧道廊56.8公里,展现中山“红树林湿地自然生态和湾区国际滨海都市”特色。
依托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等,计划建设西江生态田园廊(岭南田园水乡碧道)84.4公里,展现中山“大江大河、田园生态、岭南水乡”特色。
依托岐江河等,计划建设精品活力都会廊70.2公里,展现中山“历史文化遗产、休闲娱乐活动、总部经济中心”特色。
依托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洪奇沥水道等,计划建设小榄生态廊道、鸡鸦生态廊道、洪奇沥生态廊道共155.9公里,展现中山“菊文化、高端制造、沙田水乡”“郊野景观、自然生态”“现代智能制造、城郊风貌”特色。


《广东地理》热文
肇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珠城际中山段规划明晰